有色金屬走勢分化:銅鎳前景不明 鋅消費疲弱波瀾已過
發布時間:2019-07-16 08:58:51來源:
供需偏緊,銅下半年不宜過度看空
從基本面情況來看,金瑞期貨銅研究員李麗介紹,銅近遠端需求被進一步下調,2019—2020年度銅資源量比此前一年缺口收窄,預計未來2020—2021年將會出現總體過剩。“長周期銅礦是否短缺,還是看需求。”她認為,如果貿易戰長期持續,導致未來7年全球銅消費增速下滑至1.2%,則至2025年銅礦缺口達129萬噸。若貿易摩擦問題解決,未來7年銅消費增速2%,則至2025年銅礦缺口達到274萬噸,按照15%IRR估算,銅價可能達到7050美元/噸。
“中短期主要關注冶煉廠成本、減產以及廢銅情況。”李麗表示,以銅精礦為原料的冶煉廠,其生產成本在1800—2500元/噸,按照當前匯率,折算美元在47—66美元/噸。值得注意的是,開工率與粗煉費并不總是一致,靜態來看,考慮加工費利潤驅動,動態則考慮農副產品收益、銅價、冶煉長單比例等因素。廢銅方面,浙江批文中僅減廢7類量,全年削減8.7%,提振有限。若隨后其他地區廢6類量減少可觀,有限支撐的預期將會上修。長期而言,她認為,目前價格下,未來銅礦供應僅能夠滿足很低的需求增速,在沒有出現貿易摩擦明顯惡化、國內經濟失速的情況下,銅價有所被低估。
在江銅國貿高級交易員陳曉峰看來,銅作為有色品種的領頭羊,下半年未必有此前市場預期的那么偏空,原因之一在于國內基本消費需求仍在,盡管消費增速不及預期,但從全球對于銅精礦的需求來看,還是穩中有增。另一原因是資金層面,上半年資金活躍在其他品種,下半年有概率活躍在有色板塊,資金的進入將會引發向上的動力。因此可以看到銅價在二季度下跌到一定程度后,會有較強的支撐,一方面來自于成本,一方面來自于需求。
遠大物產研投中心有色研究總監張瑜也認為,從超過一個季度的區間來看,有色金屬中,銅其實基本面相對較強。據她介紹,這兩年銅的基本面都處于供需偏緊的局面,自身矛盾不是特別突出,所以銅價總體運行偏區間震蕩。她表示,目前分析的主要邏輯是看廢銅,當價格漲到區間上沿,精廢價差拉開,廢銅出來就會打壓銅價,同時下跌速度比較快,而到下沿的時候,靠擠出廢銅來調節供需,但這個過程相對來說比較緩慢,目前就是處于這樣一個過程。
盡管當下無論宏觀環境或基本面對銅來說都偏空,但下半年需求端或有改善,汽車和空調從去年下半年就處于負增長,基數效應下,下半年未必會太差,從電網電纜來看,上半年還是靠地產來帶,電網沒有發力,從國網招標耗銅的數據可以看到,三季度開始會有一點點出量,明年上半年也有交付期比較集中的情況,所以環比來看會有改善。沒有大亮點,但需求整體會保持平穩的狀態,供應端會發生變化,今年首次看到銅的tc下到60美元以下,若長期處于60以下的位置,即使國內有這么多冶煉廠投產,也會對整個產量形成一定的制約和控制作用,所以在tc的影響下,銅市場的供應全年來看,增速預期較年初來講有不同程度的下調,因此供需兩端都不是太差。從庫存角度來講,保稅庫存已經降到比較低的位置,國內的社庫還有低價去庫的空間在,因此跌勢比較糾結。
ECTP易可達(中國)金屬及礦業研究總監汪曉紅提醒,因銅礦的增速不及冶煉的增速,今后冶煉廠的情況可能會比較難過,有可能出現虧損的情況,也需要對冶煉廠進口礦的盈虧水平進行關注。同時,目前銅的宏觀權重占比太大,不適合做交易,建議秋季過后銅的基本面逐漸明朗后再進行決策。